如何有效管理上课爱讲“废话”的学生
学生“上课老爱说话”,相信每个老师都会遇到,这是一个让许多老师家长都头痛的问题。
为了提高教学质量,维护其他学生的权益,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管理学生不乱讲话,但是教育处理方法不恰当,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,甚至发展为师生冲突。
那么到底该如何“看待”上课爱说话的学生呢?
首先先不要急于觉得这是一个品质问题,学生就是爱讲废话,偏爱在课上影响别人学习讲废话。
咱们可以好好分析背后的原因,见招拆招。
1 部分学生可能情绪不稳定
学生情绪不稳定,自制能力较差,管不住自己。
对情绪不稳定、自制力差的学生,教师要在班级内为其设定客观的约束。
比如,调整学生的座次(如与自制力强的同学同座)、课堂上重点提问等,利用师生共同监控的方式督促学生;
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商定矫正办法,协助他们去执行。
2 部分学生也许精力过剩
学生精力过剩,活泼好动,上课的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干。
对那些精力旺盛、活泼好动,且能够掌握教师所讲内容,学习成绩又比较好的学生,可以一上课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就布置给这些学生,让他们提前思考;
讲到相关点时请这些学生讲解,教师补充,这样有利于正确引导这部分学生的兴趣,又稳定了课堂的秩序。
3 部分学生思维开阔
学生思维开阔,对老师讲课的内容深有感触,又有比较强的表现欲,所以容易产生“上课说话”。
对那些思维活跃,因为和老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按捺不住“上课说话”的学生,则要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火花,给他们交流自己思想的机会,让他们在全体同学面前一展身手。
4 教师过分以自我为中心
教师以自我为中心,经常以“师道尊严”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,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,进而上课说话。
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,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。
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,对于教师来说,是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,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课;
会因为喜欢老师而愿意听老师的话,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早已悟出了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的道理。
同时还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原理,来加强课堂纪律。
案例:
上课两分钟铃响之前,老师提前出现在教室门口,铃声一响,提示学生:“同学注意,铃声正在向我们提示什么?”老师强调铃声,而不是本人的声言厉色。
经过一个阶段的提示,肯定学生的进步,再问:“如果老师不来提示,铃声响过,大家能自觉安静下来吗?” 学生回答:“做得到”。
再问:“如果有的同学忘记,由班长提示,能不能听从?” 回答 “能。”
而后,问题基本解决。
理论依据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。给学生铃声的刺激效应,而不是老师的呵斥。
全班反复重复这一简单的动作,即一听见上课铃响就安静下来,时间一长自然就形成了这个班的良好学习习惯。
此外孩子上课说话的原因还可能与家庭关爱的缺失、学校教育的忽视、家长对孩子成长只要求分数的单一化要求、家长的教育模式不统一、孩子本身的多动症等其它原因有关。
当然,纠正这些孩子的问题已不在局限在学校教育,家庭教育,心理学矫正技术也是必须的。
所以,看起来只是爱讲话,分析起来和解决起来都不简单啊。